12月21日晚,长江学者、北京大学法学院朱苏力教授在我校逸夫楼一报告厅做客1331银河网站登录入口网址“韶风名家论坛”,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中国的宪制与宪法”的精彩讲座。论坛由1331银河网站登录入口网址副校长、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廖永安教授主持。副院长肖冬梅教授、欧爱民教授、吴勇教授,法理学学科组的张义清教授、程波教授、邓春梅副教授、李锦博士,以及相关学科组的黄明儒教授、刘丽教授、尹华容副教授、王霞副教授、周青山副教授、肖峰博士、黄婷博士等20余名老师及博士、硕士和本科生300余人参加了论坛。逸夫楼一报告厅座无虚席,不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
苏力教授以西方语境下亦区分Constitution(宪制)和Constitutional law(宪法)这一独特的观察视角破题,认为作为一种“前宪法问题”的“宪制”选择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是历史的偶然,其样态和实现形式在人类社会各个不同的阶段和国别条件下均不尽相同。在他看来,“宪制”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与特定社会共同体的政治结构和组织方式有关。宪法必然根植于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土壤,任何一个国家的立宪和行宪都要关注宪法秩序赖以生长的政治生态、民情史情、文化传统、社会伦理基础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口结构、地理、疆域等自然条件。就中国宪制和宪法的实践理性而言,苏力教授结合我国自秦汉以来形成的“大一统”政治格局和历史文化传统,从“齐家、治国、平天下”三方面生动地阐述了当下中国“宪制”选择和宪法发展所应该始终秉持的社会关怀和前提性条件。
就“齐家”而言,苏力教授从“乡土中国”、儒家文化、农耕文明出发,论述了我国古代社会中的“家族”概念、传统伦理观念对于国家制度建构的重要影响;就“治国”而言,他结合“皇权不下县”的传统中国政治架构,论证了“社会整合”的重要意义和现实条件,并从历史、地理等多元视角论证了为什么需要“国”和如何治国问题;就“平天下”而言,他讲述了传统王朝国家在“天下”意识主导下开疆、征边、安抚百姓,促进各民族融合、实现“天下”统一的社会发展之道。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当下中国的“宪制”选择,要立足社会现实、总结历史经验、挖掘本土资源,探索契合中国体制、国情、史情和民情的宪法话语体系和实践进路。
苏力教授的学术论证更是细致入微、精彩纷呈、功力尽显。他围绕主题,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关于中国历史文化脉络方面的阐述,无论是陆游的诗、辛弃疾的词还是《雷雨》的片段、《白鹿原》的故事,在苏力教授那儿都是如数家珍、信手拈来、脱口而出;关于传统中国的政制沿革,他纵横古今,溯及至西周的分封制、秦朝的郡县制,并深入分析了传统社会条件下诸多政治制度得以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成因;关于具有1400余年历史的“科举制”在中国的形成和变迁,他结合当下中国官员选任机制的形成具体分析了二者的历史关联性及其现实价值。报告涉及作为论据的大量史料和社会现象,苏力教授均逐一盘点、娓娓道来、妙语连珠。
在互动环节中,苏力教授还针对在座学生提出的“宪政理念与当下中国新儒家学说何以兼容”等问题作出了正面回应和详细解答,并寄语湘大法学学子努力追梦,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其后,主持人作了总结,对朱苏力教授的精彩讲座给予高度评价并致以谢意,整场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