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 做世界公民
1331银河网站登录入口网址·知识产权学院2015届毕业典礼
院长致辞
廖永安
2015年6月18日
尊敬的David Matz教授,各位家长、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六月是我们的丰收季节。 今天是同学们的“big day”,是你们父母的“big day”,也是我们全院老师的“big day”。4名博士生,204名硕士生和136名本科生今天毕业。在这个有着特别意义的日子,我们在此隆重聚会, 为同学们举行毕业典礼——“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此,我代表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恭喜同学们,你们毕业了!同时我也要祝贺和感谢同学们的父母和我们的老师们, 是他们成就了今天的你们!
最近,微信上有同学感慨:“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感受湘大就毕业了。” 其实,这些年来,在不知不觉中,湘大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命。也许我们以后不会时常想起,但一定不会忘记:北苑的风琴湖的雨,南苑的霜沁园的雪,秀山泉山的松涛鸟语,二田三田的日出日落,泽园画眉潭的晨光月光,还有法学楼顶那片“灿烂的星光”。 这里有着太多的记忆回忆,太多的酸甜苦辣:在图书馆排队占座,从三教披星戴月,于俱乐部联欢联谊,到“堕落街”K歌小酌;获奖的喜悦,分手的痛苦,考试的紧张,就业的纠结……这里有着同学们太多的“第一次”,也许也有很多“最后一次”: 第一次普法宣传,第一次实践调研,第一次发表论文,也包括和初恋第一次牵手,和好兄弟第一次酩酊大醉;当然,也有最后一次在大学听课,最后一次期末考试,最后一次寒假暑假,也许也包括第一次或者最后一次“挂科”。在这里,同学们和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一起经历着一些历史性时刻: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创建中国-非洲法律培训基地,举行建院30周年庆典,建设2011协同创新中心……同学们经历着湘大法律人的历史,也在书写着历史。多少年后,当你们蓦然回首那些年在湘大的那些人那些事,你们也许会更有体会:在湘大的那段岁月“也许不是你最幸福,肯定不是你最灿烂,但必定是你最怀念的一段时光。”(朱苏力)
同学们,今天我们相聚于此,而明天大家将各奔东西。因为“聚散苦匆匆”,所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临别之时,作为院长,我不免要多叮嘱几句:
如今,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着。中华民族正以从容自信的大国强国形象,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内,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为我国的未来发展勾划出了清晰的发展思路,尤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的提出,无疑是我们法律人百年难得一遇的机遇和挑战。
世界的大舞台、时代的新机遇给我们新一代年轻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争做世界公民。如何做世界公民?在此,我给同学们提六点建议。
一、要有开放的心态
开放的心态是做世界公民的前提。今天,美国的资深教授将课堂搬到了我们的校园,而我们的留学生遍布全球,“中国形象”宣传片在纽约时报广场引起轰动。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语境下,开放成为了第一“关键词”。
开放要求我们的同学不能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不能将眼光仅仅聚焦在自己周围的“一亩三分地”;开放要求我们的同学从三道拱门走出,走向大江南北,走向五湖四海。子曰:“君子不器”。拿就业来说,在开放的视野下,我们的毕业生不应将眼光局限于公检法等狭隘的职业领域,而应放眼世界,着眼于各行各业,从而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尤其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都需要法治人才,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施展才华的舞台,事实一再证明,社会急需往往是成就我们事业的最佳选择。
二、要有包容的精神
包容的精神是做世界公民的基础。在多元价值共存共荣的全球背景下,世界各国人民彼此尊重和相互理解尤为重要。“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做世界公民,应该兼容并包,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要有全局观,大局观,放眼世界,而“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毛泽东)。心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同学们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有“人生自信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自信;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从容;还应有“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情,有“已到凌云仍虚心”的谦逊。
三、要有良好的修养
良好的修养是做世界公民的条件。其一,良好的道德修养是首要的。“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习近平)其二,较高的专业修养是必须的。作为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的毕业生,具备较高的专业修养,成为合格的法律人才,这是基本要求。在此,我还是借用孙晓楼先生有关“合格法律人才”三点论述作为具备较高专业修养的评价标准,即具有深厚的法学功底,掌握真正的法律学问;秉承公平正义的法律理念,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洞悉社会实践与风土人情,拥有丰富的社会常识。其三,基本的人文修养是必要的。这不仅要求我们的同学熟悉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还要知悉其他国家的历史文明,因为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只有具备了国际的人文修养,才能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世界,在世界舞台上游刃有余。
四、要有抗压的能力
抗压的能力是做世界公民的要求。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谁都会有人生的低潮低谷,即便是邓小平,也历经过“三起三落”。而现实生活中,年轻人在面对具体问题和具体困难时往往不知所措,而因不堪重负而做出过激行为的人比比皆是,前几年富士康的几连跳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因此,同学们要锻炼自己的抗压能力,能够在逆境中“撑得住”困难,“扛得起”重担。大家步入社会后,或多或少地会遇到不如意,如“社会太黑,环境太差,人心太坏,生活太累,工资太低,任务太重,琐事太烦”,等等,与其抱怨“生活欺骗了你”,不如努力去适应,学会在重压下生存和发展。如同“雪压青松挺且直”,能够通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做到“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从而让“那过去了的,成为亲切的回忆”(普希金)。
五、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终身学习的理念是做世界公民的精髓。“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同学们,即便你今天已经是博士、博士后,即便你今后当上了博导、教授,在浩瀚无垠的学海和连绵不断的书山中,你依然还是蹒跚前行的“小学生”。而学无止境,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终身学习的意义不言而喻。如果将社会比作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那么生活就是一所“永远毕不了业的大学”。同学们,学校的答辩已落下帷幕,而社会和人生的“答辩”才揭开序幕。在学校的答辩中,你们或许得到了“优”或者“良”,但并不能因此理所当然地推论——在社会和人生的“答辩”中,你们也应当得到如此成绩。这是一场世上最严格、最苛刻、最长久,无数人“fail”了的答辩——答辩人是自己,评委是“社会”和“时代”,答辩内容不限,答辩时间是一辈子。 在这场答辩会中,你们“得失寸心知”。只有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人,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只有不断超越, 不断进取的人,才能够被时代所认可。
六、要有脚踏实地的精神
脚踏实地的精神是做世界公民的保障。“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邓小平),实干是连接理想和现实的桥梁,只有实干才能解决中国问题,只有实干才能使梦想成真。实干精神要求我们不急功近利,不夸夸其谈,不好高骛远,不眼高手低。实干精神要求我们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不仅要“抬头看天”,也要脚踏实地,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我想汪国真的那首诗很好地诠释了脚踏实地的真谛:“我不去想能否获得成功,既然已经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未来是坎坷还是泥泞,既然热爱生命,一切都在预料中……”
同学们,在你们即将远行时,我还想特别提醒:请记住,做人做事要有原则,千万小心莫犯错。在学校,我们允许你们犯错,因为你们是自家的孩子,你们还“不懂事”,而孩子都会犯错,犯错可以让你们成长。学校是宽容温情的,但社会却是毫不留情面的。当你们步入社会后,如果因做人做事没原则没底线而犯错,面对的就远非只是几句批评、几份检讨书,也许会因此丢了工作,甚至是惹来牢狱之灾,家破人亡。作为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的毕业生,我们更要警醒,切勿自作聪明,触碰法律的底线,知法犯法、执法犯法。法不留情莫失足,一失足便成千古恨!
但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你们永远是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的“孩子”,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永远都是你们的“家”。家的大门会永远为你们敞开,欢迎常回家看看!
在此,和同学们分享一首老歌,歌名叫《心若在梦就在》:“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风雨/我不能随波沉浮/为了我致爱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
我们一直期待着你们!
最后,祝我们所有同学心想事成,鹏程万里!在端午节来临之际,祝我们全体老师、家长们和同学们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