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廖永安:法律人的新时代
来源: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发布日期:2015-09-12     查看次数:
文章来源 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法律人的新时代

1331银河网站登录入口网址·知识产权学院2015级新生开学典礼致辞

廖永安

2015年9月12日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在这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时节,我们相约在此,隆重举行1331银河网站登录入口网址·知识产权学院2015级新生开学典礼。今天,257名本科生、200名硕士研究生、18名博士研究生正式加入我们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的大家庭。在此,我代表1331银河网站登录入口网址·知识产权学院对所有新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向精心培养、全力支持同学们的家长们致以诚挚的感谢!

对于很多同学,特别是刚入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今天是新生活的正式开始。在新生活开始的地方,我想和大家谈谈“爱上这个地方——湘大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的若干理由”。  

这里有优良的历史传统。1331银河网站登录入口网址创办于1982年,是湖南省成立最早、招生最早、师资力量最强、学科门类最全、招生规模最大、教学层次最齐全的法学院。2008年,我们又成立了湖南省首家知识产权学院,与法学院合署办公。三十多年来,作为引领湖湘法学的中流砥柱,几代湘大法律人创造了湖南的多个“第一”:1983年我们在湖南招收了第一批本科生,开创了湖南法学本科教育的先河;1993年我们获批诉讼法学硕士点,填补了湖南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空白;2003年我们获批诉讼法学博士点,改写了法学湘军“无”博点的历史;2013年我们获批了湖南省第一个法学类2011协同创新中心,再次揭开了湖南法学教育的新篇章。十年一个台阶,十年一次飞跃,湘大法学已成为湖湘法学当知无愧的领头雁。

这里有一流的办学平台。通过全院师生的不懈努力,近年来,一批国家级、省部级办学平台落户我院。我院获批了第一批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湖南省第一批国家级法学特色专业建设点,第一门法学类国家级精品课程、第一个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全国惟一的“中国-非洲法律培训基地”,湖南省惟一的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惟一的国家级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惟一的全国法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惟一的法学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惟一的国家级法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此外,学院还先后与省检察院、省司法厅、省知识产权局、省高级人民法院、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分别合作成立了“湖南省检察理论研究基地”、“湖南省调解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训中心”、“湖南省专利分析与评估中心”、“湖南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基地”、“中国司法反腐研究基地”。我院还在省内外的数十家公检法司等单位以及大型企业、知名律所建立了实习基地。目前,我院已建立了完备的人才培养平台体系,综合实力在全国650余家法律院校中排名20位左右,其中诉讼法学科、法律史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全国排名稳居前8名以内。据不完全统计,在湖南省的公、检、法系统的骨干力量和律师队伍中,有70%以上拥有湘大法学院的学历背景。

这里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我院现有专任教师62人,20余人有出国访学经历,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已高达80%,其中教授27名,特聘教授3名,博士生导师24名,55周岁以下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这在全国都是少见的。我们的老师绝大多数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等学府,系统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法学教育,具备高尚的师德素养。我院教师中,有二十余人次获国家级和省级荣誉,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知识产权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选、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获得者、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省教学名师,等等。此外,我院还聘请了40余位国内外知名法学家担任兼职教授、80余名实务专家担任实务导师。德才兼备﹑结构合理、锐意进取的师资队伍,为同学们成长成才构筑了坚实的根基。

这里有完备的奖、助学体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我们办学的一贯宗旨。为学生排忧解难,竭尽全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是我们一直的事业。2013年,时值法学院成立三十周年,92级院友朱锦标捐资101万元,设立了“飞跃·锦标”基金,奖励刻苦攻读的贫寒学子。目前。在广大院友的共同努力下,学院构建了较完备的奖助学体系:包括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友奖助学基金、飞跃·锦标奖助学基金、何文燕诉讼法学教育基金、君泽君奖教奖学基金等。每年资助或者被奖励的学生达80余人次。

在这里,同学们可以与国内外大师名师对话交流,指点江山;在图书馆浩如烟海的数据资源里激扬文字,纵横古今中外;在多姿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青春飞扬,展现年轻一代的风采。

在这里,有着无穷的可能,理性中激荡着厚积薄发的激情,机遇中暗藏着不断超越的挑战。你们可以尽管去尝试,去体验,去发现,去创造,可以尽情地做梦,也可以不断地去圆梦,给青春留下绚丽多彩的故事。

在这里,你们会遇到改变你们一生的师长,相知一辈子的挚友;很可能会邂逅“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男孩)”。如果你够幸运,在这里,你甚至会找到携手一辈子的爱人。

当然,以上只是我认为的“爱上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的部分理由,而答案远没有穷尽,也没有标准,更需要你们亲自去证实、证伪和寻找。我想,三年或者四年后,当同学们离开校园时,肯定会有自己的那些“爱或者不爱”的理由。而此时,不管你爱或者不爱,你已经在这里。自从踏进三道拱门的那一刻,我们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湘大法律人。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这无疑带来了我们法学教育的春天,为我们法律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宽广的舞台。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都有法科背景,法律人治国,社会治理更加公开、透明,社会更讲究规则、程序和理性。而放眼全球,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秩序和安全是时代的关键词。在世界范围,各国在国际公约等国际法框架下处理和解决冲突纠纷已是毋庸置疑的共识和常例,而付诸武力往往是无可奈何的最后选择。这些或多或少地昭示着法律时代的到来。这是属于我们法律人的新时代,这也是我们新一代湘大法律人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做新时代的湘大法律人?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必须具备法律人的思维

在我们学习法律的过程中,不管是程序法还是实体法,理论法学还是部门法学,都有一套固有的思维方式。这套思维方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是根植在国家建构的法律制度中,体现在司法制度具体的运行中,它由法律人长期积累,经过多年积淀,逐渐养成的一种法律文化的有益组成部分。法律人的思维应该往返于规范与实践间,既要讲究逻辑的归纳和演绎,也要重视实践中的看似“非理性”。作为法律人,同学们既要有理性,规则、程序意识,又要有权利、义务、责任观念。 

二、必须具备法律人的品格 

法律人的首要品格就是有德。对法律人而言,有德更指有气节,有操守,有尊严;追求正义、自由、平等和博爱。“小胜凭智,大胜靠德……想赢三两个回合,赢三年五年,有点智商就行;要想一辈子赢,没有德商绝对不行。”(牛根生)无论今后同学们成为了立法者、司法者还是执法者,都必须要做有道德、有操守的法律人。而现实生活中,知法犯法的人并不少见。不要以为自己懂得规则就玩弄规则,就心存侥幸地认为“被抓到的人不会是我”。大家都知道两句话,一句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还有一句是“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要想安身立命,长远发展,必须修德。不仅要修“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大德,“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习近平)。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湖湘文化的精髓,也应是法律人所具有的品格。同学们,作为法律人,一定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民生,为民请愿,刚正不阿,要敢于直面社会黑暗,敢于质疑学术权威,敢于监督政府权力。

三、必须具备法律人的素养

这里,我主要强调两种素养,两种能力。两种素养:一是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在此有三层涵义:理解法律,运用法律,超越法律。能够深刻地理解法律——“了解法律是什么一回事,怎样一个东西”,厘清各种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法律规则等等;能够熟练地运用法律——掌握具体法律的适用范围、适格条件、生效要件等;能够不断地超越法律——“应当知道哪些法律适应现实的时代和社会”,打破固有法律的窠臼,使不合时宜的法律现代化和社会化(孙晓楼)。二是综合素养。同学们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需要良好的综合素养。文学,哲学,历史,熟悉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使自己真正成为复合型的高级法律人才。两种能力:一是学习的能力。这里所指的是终生学习与思考的能力。让学习与思考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不仅仅是学习与思考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学习与思考生活这本无字书。学会质疑与批判,学会持之以恒和与时俱进。“教育是你忘记所有的东西后最后剩下的”,同学们,你们可以忘记某些知识,但是请你们千万不要忘记学习和思考。二是践行的能力。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同学们需要知道“乡土中国”,懂得“送法下乡”,学会“法意与人情”,理解“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这就要求同学们走出书斋,走向社会,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深入了解社会基层,善于获取社会常识和各种“地方性知识”。

此外,对于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我想特别强调三点。  

第一、要以关切中国问题为己任 

当前无论是法学专业的学生,还是法律研究工作者,他们在专业学习和从事研究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实践问题的调研和国情的深入理解,更多的将目光投注在国内外法学理论的研读和逻辑的演绎上。书本理论的学习固然是我们从事科研的基础,但是我们更不可忽视实践中的中国式问题。法学知识学习与法学研究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解决中国法治建设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为此,我们每一位同学不仅需要具有世界的眼光,更需着眼于中国的实际问题,培养强烈的中国问题意识,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 展理论。真正做到三 “不”:不为了研究理论而研究;不脱离中国现实进行研究;不孤立片面地研究。而事实上,一种真正有生命力的理论研究成果,必定根植于深厚的实践土壤。

第二、要保持一种更为开放的心态 

我们应该承认,至今为止,法学研究对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改革以及其他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仍十分有限,法学研究必须打破自我封闭的状态。事实上,今天的法学与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借助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某些方法,法学可以更准确和全面地发现和界定事实;而借助人文学科、历史学、文化学的研究思路,则可以对法律现象乃至规则提供更加开放和现实的解释。近年来,法学研究开始注重经验性实证方法,并将其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立法、司法改革和法律教育。这一切,不仅带来了法学和法律职业思维的自我更新,也必将推动社会观念的转变。同时也是法学研究日趋成熟的表现。       

第三、要注重系统思维  

中国法学研究需要开放的心态,同时还需要注重系统思维。尤其在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社会的全面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原有的许多规则在逐渐打破,许多新的规则正亟待建立。社会中存在大量灰色地带亟需法律的调整。在此背景下,法学研究一方面要加强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沟通,以加强立法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法学研究要加强部门法学与理论法学、以及部门法之间的有效沟通,注重研究的系统思维,以加强立法的有效性。当前我们的立法之所以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应该说与我们法学研究存在的某些孤立性、片面性不无关系,忽视了部门法与部门法之间的衔接以及制度彼此之间的联系,使研究孤立化,以致使法学研究走入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

同学们,今天我们相聚在此,祝贺你们全新的开始,这一刻,你们是主角,这一刻属于你们,在十年,二十年或者更久的将来,当事业有成的你们再相聚在此时,回忆起“匆匆那年”时,今天,会是一个个故事的缘起。

李开复有一种衡量人生价值的“算法”:“有你的世界”和“没你的世界”之间的差别,就是你对世界的价值。当然,对于你们的父母来说,你们已经是他们的世界,对于我们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我们的世界已经“因为你们而不同”,而我相信,今后,世界会因为你们而“更加”精彩!

最后,祝愿同学们生活开心,学业有成!老师们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临近中秋佳节,祝福大家中秋快乐,万事如意!谢谢!

上一条: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举行201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院友励志讲座
下一条:1331银河网站登录入口网址·知识产权学院召开2015级新生家长座谈会